书法
国画
陶瓷
玉
紫砂壶
古家具
建筑
服饰
诗词
开启辅助访问
yuesha.com
登录
切换到宽版
首页
兰花
文艺
民乐
舞台
古筝
琵琶
古琴
二胡
笛箫
葫芦丝
扬琴
箜篌
阮
古筝
琵琶
古琴
二胡
笛箫
葫芦丝
扬琴
箜篌
唢呐
阮
马头琴
埙
民乐欣赏
求曲谱
我与兰
搜索
搜索
搜索提示:
兰花与文艺等频道请选择 (兰/文)后搜索 关键词要简单如:宋梅
本版
用户
_月沙网
»
民乐
›
其它乐器
›
埙
›
李蕴林:用埙与世界沟通
[见闻]
李蕴林:用埙与世界沟通
乐沙命运
发表于 2013-6-15 08:43:04
|
显示全部楼层
|
阅读模式
“发出的是土声地气,却让人如痴如醉。”初遇李蕴林,好一个艳阳天!手捧古埙的他独坐门口,奏出了一曲秦音旋律。
今年59岁的他是宁夏中卫市香山茶道的老板,酷爱茶,却更爱埙。每当夜幕降临,他都会在那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,通过网络,与所有热爱埙的人,畅谈埙的制作与演奏,不知疲倦。
埙之缘
少时偶拾古埙,自此沉迷古韵
李蕴林出生在西安,很早便失学在家,16岁即务工到宁夏。
最早认识埙,缘于一次偶然。那时李蕴林还小,在古城边玩,无意中捡到一个物件,父亲告诉他此物名埙。这个物件一直放在家中,后来,李蕴林将它送给了作曲家刘炽,刘炽无比爱惜地捧着它,说:“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乐器,可惜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了。”
刘炽一席话让李蕴林感悟颇多,走时,他将自己珍藏的埙“一团火”送给李蕴林。后来,李蕴林开始自己琢磨如何做埙。埙很早就已成为宫廷乐器,到唐代只有王公贵胄可听,民间流传极少,所留史料更是难觅。为了了解埙,李蕴林经常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,查阅大量古籍。制埙之旅,自此开始。
李蕴林如此形容自己开始制埙时的情形与条件:厕所边租了间没人租的小屋,伙房边上盖了个小窑,蹬一辆三轮儿,扛一把铁铲,吹着口哨,一路来到河边,装满黄河古道的澄泥,吹着口哨回家,燃火烧窑制埙……刚开始的时候,捏出来的东西连个样子都没有,更别说成为乐器,慢慢的,型出来了,慢慢的,声音出来了……
条件虽然艰苦,但好在有两位哥哥的支持,哥仨似乎对这些泥巴着了迷,为此,他们被朋友们称为“玩埙的李氏三兄弟”。有一次,三兄弟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,火气上来,将一炉子刚出来的埙砸个稀烂,母亲说:“把窑也砸了吧!”正待动手,三兄弟赶紧护住,相视一笑:“这活还得接着干。”
埙之道
沉淀8年有所悟,爱埙护埙情益笃
将埙改进成直吹式,使吹奏变得相对容易;将只能演奏“宫商角徵羽”的传统埙,改进成12平均律;倡导埙与其他乐器合奏现代乐曲……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埙,李蕴林在埙上大做尝试与改造。
“炼泥、制坯、修型、调音、烧制、精调,做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埙并非易事。”李蕴林感受深切。当年,因为想制作一只上乘的埙,他专门拜我国著名埙演奏家刘凤山为师。在这期间,李蕴林发现,埙的造型容易改变,要保证埙的音色却是难上加难,“这要求制埙人除了是吹埙人,还得是赏埙人。”
其间有8年时间,李蕴林没有做埙,由于做埙花费了大量金钱,使他不得不举债度日。而且,他感到技艺无法精进,“需要沉淀,这是埙独有的道。”李蕴林说,因此,从2005年起,他致力于研究埙道及埙的文化脉络。
2012年,李蕴林重新开始做埙,他惊奇地发现,技艺不仅没有衰退,反而更加精进,甚至解决了长期以来埙难奏高音和音色平衡的问题。
“长时间的沉淀使我对埙的制造与演奏认识加深,这就是埙道,在浮躁的社会中,我们需要它的平和之音。”李蕴林介绍,“正是因为用心,好多朋友不识谱,却能在了解了埙基本的发声技巧后,演奏出感动人的音乐。”
这些年,李蕴林还对西夏牛头埙进行了复原和改进,捧着形似牛头的埙,李蕴林感慨道:“这是西夏音乐唯一的可考实物,我们应该对这些好东西倍加珍惜,找到一条让它们发扬的路子。如今,埙有了一个好的开端,我希望它能够得到真正的保护。”
埙之梦
让埙走出沉寂,用埙沟通世界
2003年6月,在西夏王陵大型诗会上,李蕴林身着灰色中式外套,用埙为诗人的朗诵伴奏,辽远空灵的乐音让在场的观众拍手称绝。
这只是李蕴林不多的几次大众亮相,他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传播埙文化,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教授大家学习制作和演奏埙。
“这两天,有位大学生通过网络跟我联系,说希望能够利用暑假时间学习埙,我一口答应:只要你愿意学,我就愿意教。”李蕴林笑言。
2005年,一位台湾人知道了李蕴林的事情,通过朋友在网上与李蕴林取得了联系,没办法面对面授课,李蕴林就用网络视频一板一眼地教,不仅教会了演奏技巧,还教会了对方制埙技艺。
“其实,对于埙来说,最好的发展就是传承,让所有喜爱它的人去接触它,领悟它。”李蕴林说。如今,李蕴林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授徒近百人,做埙超过万把。虽然一把埙的价格已经上千元,但凡遇到爱埙之人索要,他从不吝啬。
李蕴林不仅在国内传播埙文化,还将这种古老乐器的旋律带到了大洋彼岸,他给记者听了一条音乐家方锦龙先生从美国发来的微信:“老哥哥,我26号在纽约做一个千年古乐演奏会,2000年的琵琶,3000年的古琴,把你的埙也带上了。”
让埙从沉寂中走出,让中国用埙与世界沟通,这是李蕴林的梦。如今,梦,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实。
作者:朱 磊
回复
举报
axhc
发表于 2013-6-17 15:43:51
|
显示全部楼层
{:2_26:}贊
回复
支持
反对
举报
声声悦耳
发表于 2013-6-21 22:00:03
|
显示全部楼层
乐器都是有灵感的,除了选材本身,乐器制造者的身心投入都会给乐器带来灵性。让我们每一个爱乐人都把弹奏的乐器当着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,爱它,最终达到人琴合一。乐沙网的介绍乐器制作人的故事,很感人。向李蕴林大师致敬!
回复
支持
反对
举报
返回列表
Copyright © 2003-2020
月沙网
(http://www.yuesha.com)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辽ICP备16002688号
快速回复
返回顶部
返回列表